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骨灰存放架生产商:殡葬改革需处理好十方面关系

骨灰存放架生产商:殡葬改革需处理好十方面关系

2019-11-22 10:11:54 江西泰恒工艺品有限公司 阅读 359

殡葬改革已成为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关注的民生领域。当前,殡葬改革既面临重要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政府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殡葬民生保障职能;另一方面,制约殡葬改革的瓶颈问题难以破解,殡葬供需矛盾凸显。如何进一步加强殡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构建人民满意的现代殡葬成为时代命题。

当代中国的殡葬改革已走过70年的历程。按照发展阶段,大体可划分为六个时期,即酝酿准备时期(1949-1955年)、启动宣传时期(1956-1965年)、快速推广时期(1966-1976年)、经营调整和法制化时期(1977-1989年)、市场化发展时期(1990-2003年)和反思深化时期(2004年至今)。70年来的殡葬改革历程表明,殡葬改革的顺利开展,至少需要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

对殡葬基本属性认知不清,会影响殡葬事业的发展。当代中国对殡葬属性的认知,经历了由公益到经营再回归公益的过程。改革开放前,殡葬机构仅提供火化,少有开展其他收费服务,呈普遍亏损状态。为了扭亏为盈,1983年民政部在山东潍坊召开殡葬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殡仪馆经营承包责任制。到1989年,50%的殡葬服务机构实现盈利。20世纪90年代,殡葬事业单位企业化改制被提上日程。同时各地兴起公墓建设热潮,公墓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在“自负盈亏”的经营理念下,殡葬服务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也带来市场失范问题,淡化了殡葬的公益属性。

2.处理好殡葬改革两个阶段的关系

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规划殡葬改革蓝图时,曾将火葬、保留骨灰视为改革的第一阶段;从保留骨灰转变为不保留骨灰,视为第二阶段。根据这一蓝图,公墓是过渡性产物。上世纪末政府部门对公墓用地供应趋紧,供需矛盾加剧,墓地价格上涨。一些农村地区公益性公墓建设缺位,现代殡葬设施尤为匮乏。在此基础上一味追求火化率,往往会适得其反。纵观几十年来殡葬改革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现代殡葬服务资源配置不断完善、殡葬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历史。当前,殡葬改革还处于第一阶段。不断做好殡葬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仍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3.处理好殡葬改革的技术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处理遗体和骨灰的技术日益先进,但却忽视了殡葬礼俗的文化属性。殡葬礼俗本身是一种文化,集中反映着人们对于生命和死亡的认知。毛泽东同志当年大力提倡追悼会,就是希望通过追悼会寄托哀思,团结民众。后来,城市中的遗体告别仪式因缺乏内涵而遭诟病,乡村丧葬习俗日益简化,丧葬活动的文化意义和仪式感大为消散。如何构建一套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殡葬礼仪体系,以高质量的殡仪服务彰显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生命文化,已然成为重要时代命题。

4.处理好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殡葬改革,关涉民政、发改、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众多部门。在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下,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比较模糊。由于殡葬业的特殊性,相关部门也不愿过多介入,部门间的联动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2012年行政强制法实施后,《殡葬管理条例》中的行政强制条款被废除,建立快速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当前制约殡葬改革的体制机制问题,绝非单一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一定要有“跳出殡葬看殡葬”的宏观思维,优化顶层设计以理顺部门间的权责关系,进而推动殡葬改革走向深入。

5.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办不分”的殡葬管理体制阻碍了殡葬服务质量的提升,甚至易滋生腐败行为。近年来,殡葬管理体制实现“管办分离”已成基本共识,相关改革也为服务机构注入了活力。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环节市场化程度不够,一些环节却过度市场化的问题。比较成功的改革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化、培育健康的殡葬服务市场,是当前殡葬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6.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殡葬改革,是社会改革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的运转,离不开社会大系统的支持和配合。在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时代,政府部门更应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2017年以来中央文明办先后在山东省、陕西省进行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尤其注重发挥乡村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作用,已初见成效。特别是在节俭办丧上,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注重发挥红白理事会、殡葬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同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利于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也有利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

7.处理好刚性行政与柔性行政的关系

行政强制,一度是推动殡葬改革的重要手段。《殡葬管理条例》中行政强制条款被废除,意味着政府部门在推动殡葬改革过程中须更多使用柔性行政手段。然而,在固有思维下,一些地方依然希望通过行政强制推进殡葬改革。在殡葬改革中坚持柔性行政、依法行政,处理好刚性行政和柔性行政的关系,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8.处理好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的关系

殡葬改革,被视为思想领域的一场认知革命。为改变民众的殡葬观念,政府部门比较重视宣传和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改革开放前,宣传形式比较有限,但政府重视宣传引导工作的日常性。为宣传火葬,政府部门通过报纸宣传、发放宣传册和宣传画、放映幻灯片和电影等方式宣传火葬的经济、卫生和文明。有的地区组织群众观看火葬,以消除恐惧心理。改革开放后,宣传形式越来越多元,但宣传往往集中于清明节前后。尽管殡葬祭祀活动具有时令性特征,但殡葬活动却是日常性的。因此在不断创新宣传形式的同时,殡葬改革宣传也应着眼平时、立足长远。

9.处理好党员干部带头和普通群众参与的关系

当代的殡葬改革是1956年由党和国家领导人签名倡议发起的。此后中央分别于1983年、1991年和2013年三次倡议党员干部应节俭办丧,带头实行火葬和生态葬。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地区的殡葬改革开展得是否深入,与当地“一把手”是否重视、与党员干部是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直接相关。同理,殡葬改革的良好局面也很容易被两三个党员干部的违规行为破坏。党员干部应成为殡葬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表率人群。一般民众的思想认识毕竟不同于党员干部,这也决定了殡葬改革的渐进性特征,因此,应对民众多多教育引导,而不是一味强制,否则将适得其反。

10.处理好边改革边总结、边试点边推广的关系

民政部自2017年10月起,在全国80个地区(单位)进行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希望通过试点摸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殡葬改革和管理模式。如相关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将会对殡葬改革的深入推进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当赋予试点地区(单位)改革实践和制度探索的空间,使其能够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创新殡葬改革和管理模式。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离不开改革试点的实践探索、经验总结与制度创新。

江西泰恒工艺品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第一品牌骨灰存放架、殡葬用品实力派厂家,打造的最佳的骨灰存放架产品、殡葬用品,得到了广大的使用者的一致的认可和亲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