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沂水县殡葬改革经验对全国各地有启发借鉴意义—— 补齐设施服务短板 全面推行惠民礼葬

沂水县殡葬改革经验对全国各地有启发借鉴意义—— 补齐设施服务短板 全面推行惠民礼葬

2021-10-11 10:10:08 江西泰恒工艺品有限公司 阅读 1,001

“沂水殡葬改革织密了‘生老病死’的民生保障闭环,实践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学习推广。”5月25日,在山东沂水“惠民礼葬”改革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纷纷为殡葬改革“沂水样本”点赞。

沂水殡葬改革经验做法何以能被全国各地学习推广?

作为我国殡葬改革试点地区,沂水县在深入调研、广泛座谈、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从2017年5月10日起把殡葬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实施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

历经实践检验,沂水推进生态文明与移风易俗深度融合,解决了殡葬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全民惠葬、厚养礼葬、逝有所安”的殡葬改革模式,绘就了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惠民礼葬”补齐民生服务领域短板

推行殡葬改革前,沂水安葬用地压力大,丧葬习俗繁杂,群众负担沉重。沂水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员调研发现,农村陈规陋习多集中在殡葬环节,逝前修坟、装棺再葬、丧事大操大办、披麻戴孝等习俗多年存在,人们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碍于情面,不得不“随大流”。

为了让丧事不再难办,2017年5月10日,沂水在全国率先实行“殡葬全免费”政策,对具有沂水户口、在沂水去世的居民,遗体运输、火化、骨灰盒和公益性公墓使用、墓碑及刻碑费用全部免除,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

改革实施过程中,沂水坚持党委和政府高位推动,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态势,坚持“三为主”“三不准”“三严禁”原则,将殡仪馆由自收自支单位改成了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本着“就近就便、尊重群众意愿”原则,统一规划建设110处节地生态型公益性公墓,回归殡葬服务公益属性,实现基本殡葬服务普惠化、均等化。

为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沂水印发致全县党员干部、企业家、群众的一封公开信,督促相关人员带头响应殡葬改革政策,与群众算清经济账、土地账、资源账、安全账、环境账、祭祀账六笔账,凝聚了全社会支持殡葬改革的共识。对全县1040个村红白理事会进行重组,建立章程、加强培训、规范行为,在免费治丧服务中倡导移风易俗。

与此同时,出台《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对殡、葬、祭各环节进行规范,进一步完善殡葬改革工作制度体系。在全县推广普及“播放哀乐、宣读逝者生平、鞠躬告别”的“追思会”丧礼新模式,彻底转变群众殡葬陈规陋习。编排体现沂水殡改历程的方言话剧《樱桃崮下》,建成全国第一个移风易俗教育基地,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

截至今年5月18日,沂水已有35202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公墓安葬率达100%,“追思会”举办率达90%以上,累计节约社会殡葬支出8.8亿元、土地1000余亩、木材3万立方米,彻底解决了殡葬难、殡葬贵、“死不起”等问题,让每一位逝者保持了最后的体面和尊严。

“惠民礼葬”改革经验做法全国学习推广

因实施“殡葬全免费”政策,沂水在2019年山东省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居全省137个县(市、区)第一名。今年3月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全国第七批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

为全方位反映沂水殡改过程中凝练形成的公益性公墓建设、六项基本殡葬服务全免费、“追思会”文明丧礼模式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民政部办公厅于5月13日下发关于学习推广山东省沂水县“惠民礼葬”改革经验做法的通知。

该通知称,沂水县推行的殡葬改革,已经成为新时代党和政府密切群众关系的重要纽带,成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有力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殡葬领域的烦心事和操心事。在殡葬改革中坚持党委和政府高位推动、坚持殡葬服务公益属性、坚持补齐殡葬设施建设短板、坚持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的经验做法,对全国各地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殡改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

为更好向全国展示沂水殡改经验,5月24日至25日,山东沂水“惠民礼葬”改革专家研讨会举办。会前,专家学者深入公益性安葬示范点和移风易俗教育基地参观考察,寻特色、看亮点、学经验;会上,大家结合各自在殡葬工作上的研究,剖析“惠民礼葬”改革实践价值,把脉沂水殡葬改革发展。

大家一致认为,殡葬改革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正确处理好供给与需求、政府与市场、公益性与经营性、殡葬人才与生命教育、文化传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把殡葬移风易俗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殡葬事业改革发展。

“沂水站在很高的政治高度,把涉及重大社会变革的殡葬工作这一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问题,通过‘惠民礼葬’模式进行了生动的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李兰说。针对各地不同风土人情,李兰建议在尊重公序良俗基础上,加强殡葬制度规范化建设,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满足群众多样化殡葬服务需求,将生命文化教育融入服务中,提升殡葬服务社会功能内涵。

同样,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孟浩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要在推进惠民殡葬提标扩面、弘扬先进殡葬文化、加快殡葬设施规划建设方面下功夫,统筹考虑墓穴使用年限等问题,加快构建殡葬领域长效管理机制。

“注重生命文化教育,蕴含创新理念,值得借鉴推广。”中国殡葬协会秘书长孙树仁认为,沂水“惠民礼葬”体现了生命的尊严性和死亡的平等性,让每一位逝者都能“逝有所安”,是善政、仁政。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院长何振锋表示,沂水殡葬改革解决了“死不起”“葬不起”、丧葬陋习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殡葬服务供给、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传承优秀殡葬文化等方面实现了“破冰”性探索。改革也促使沂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心转变,切实保障了群众基本殡葬需求,提升了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纪念园执行官陈平看来,殡葬改革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发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建共治,光靠政府力量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应发挥政府、企业、个人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强化科技赋能,形成公益性为主导、经营性为补充、节地生态为导向、城乡统筹的安葬服务格局。

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侯小伏表示,沂水充分尊重和发挥群众主体地位和作用,坚持守正创新,破解了土地流转难题,用自己的改革探索,丰富了殡葬改革内涵,赢得了民心。

此外,参会专家学者还围绕丧礼改革、人才队伍、公墓规划、服务管理等主题,谈体会、话观点、提建议,为殡葬移风易俗如何服务于基层治理建言献策,更为加快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6.8)